北京校招的感受-4个候选人的故事

北京校招的两天时间面试了22名候选人,印象很深给了A类的4人,面试PD的候选人不是很多,评估的尺度也不太好把握,面试交流的过程对我也是一次再次思考,那些对PD的定位、核心能力、个人素质曾经清晰但后来模糊的地方又再次清晰,所以我想分享一下这4个人的故事和给他们A的思考;

1号候选人、- 我们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但相信的力量可以改变环境

面试的第一天,有一位来自哈工大的同学,让我很遗憾,她的成绩很优秀,看得出来也很努力,参与了很多学生会、社团活动,也有很多的社会实践,但和北京的学生比较起来,她对互联网、无线互联网的经历少得可怜,虽然她很认真很努力的回答我的问题,但在思路上还是相去甚远,作为一个东北人,我不仅有点小伤感,地域限制了眼界,大环境的缺失让优秀也有了折扣,这种感觉直到我第二天面到了冯柳,一个相信相信的女孩,才有了改变

她来自大连海事大学,一坐下来就感觉得到她眼神中的散发出的激情,果然,她给我一个很不一样的经历,她花了4年的时间,推动做了一个真正的App产品“I海大”;

1、从想法到执行:大一的入学的时候,办完入学手续发现各种不便,就想做一个App给新生,搜索发现复旦有一个I复旦,就萌生了做一个I海大的想法,只有想法没有资源,于是发生了教室里堵老师的故事,找到了学校信息处的老师,讲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支持,以学校的名义发布了招募信息,技术、UI、PR组成了自己的团队;

2、从产品到推广:App开发出来以后,用的人并不多,技术同学希望改成校内交友软件,但她认为软件刚刚推出应该在推广上做改进,如果马上就对功能转型,给用户传递的信息会非常混乱,并且已经有微信的出现,校内社交很难落地,于是她坚持给App增加了校内地图、差课程表、查个人成绩这些社交软件不会触及的功能,推广上通过说服校领导在学校给学生发的一卡通背面印上了App的二维码,在新生的宣传资料上也有对App的介绍, 但App的活跃度仍然不高,真正发生变化的是抓住了一个痛点,期末考试查教室,这个功能的推出一下子抓到了痛点,期末考试科目多,教室多,手机查自己考试的教室成为强场景,全校有50%的同学约7000多人注册;

3、开阔视野:大三的时候以I海大的App参加了全国创业大赛,得到了10万的奖金,获得奖金之后,通过老师的帮助,与老师一起到上海、北京的高校进行调查、交流、开阔了视野,为app继续规划了校内问答、求帮忙、海大微超市、教育抱抱团等功能,特别是教育抱抱团的想法,她认为美团和饿了么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做餐饮做O2O的机会都很小,但是学生群体一起考研、一起考GRE是有组团的需求的,做一个教育抱抱团,把一起学习、一起求笔记、彼此代点名的功能做起来,是能够落地的;问到她毕业了这个App怎么办的时候,她说已经注册了一个公司,和学习的创业社团做了对接,希望以社团模式运作,以公司形式对外合作,把I海大这个App传递下去,这是自己的责任,也是自己对学校的一个贡献;

4、协作能力:给我展示的App还有商业计划书已经很专业,完全不是几个人能做出来的,询问之后了解到,商业计划书的市场推广策略、财务分析都是找的对口专业的同学做的,围绕着I海大,聚集了各个专业的同学,大家把这个App作为自己实践的一个舞台,而这个App也因为众多人的投入而变得健壮和完善;

这是一个有想法,而且能够推动想法变成产品,还能够突破地域限制开阔自己的视野,能够聚集校方资源,同学资源的人,虽然在大连这样一个互联网并不发达的东北城市,但做出了一个实实在在、有用户有需求的App产品,

如果她和其他的应聘者有什么不同,她是一个相信相信的人,她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她入学的时候介绍材料上写学校附近有条凌水河,入学以后发现是条臭水沟,但她觉得为什么不能治理,于是她给区政府写信,还去找了对方,当然,没有人理她,但她认为改变是可以发生的,于是她每周写一封信给区政府,坚持了一个学期,终于有了反馈,这条河的治理被列入计划,现在她快毕业了,这条河也治理好了,变成了一条清水河;

一名产品经理就是产品的灵魂,很多时候对于结果无关乎法只关乎信,相信可以改变,接地气的去做,去坚持,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是一个有主动性有判断力有执行力有结果的女孩,是一个相信相信的女孩,她应该是我们中的一员,我给了A+;

故事2:用Normal的方法去做只能得到Normal的结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gwwg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