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难,这一,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一是

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需要建立起城市公共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在整合停车位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配置;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以满足新消费需求;推进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提高绿色出行比例。

近日,江苏泰州通过“错时共享”停车联盟,引领社区停车新模式。当地4家单位利用白天夜晚时间差为周围多个社区居民释放错时共享车位。目前,错时共享停车位已成为不少城市缓解停车难的举措之一。

从公开数据来看,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近5年年均增长1966万辆。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19年底,私家车保有量首次突破2亿辆。新能源汽车增量连续两年超过100万辆,呈快速增长趋势。全国66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其中,北京、成都、重庆、苏州、上海、郑州、深圳、西安、武汉、东莞、天津11个城市超300万辆。

大幅增长的汽车与有限的停车位之间的不匹配,早已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住宅区较为密集的区域,有的居民因争抢车位经常会引发矛盾纠纷。有的小区路面拥堵,车辆违停,破坏绿化时有发生。

治理停车难这个“城市病”,不仅体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更关切民生“痛点”问题的解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汽车消费,大力解决停车难问题。如何推进这一政策举措落实落地,社会高度关注。

一边是政府鼓励促进汽车消费,一边是消费者因停车难望而却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城市出台政策明确,行政区域内公共建筑的停车设施在具备安全、管理条件的情况下应对外开放,实行有偿错时共享,优先用于居住停车。居住小区的停车设施在满足本居住小区居民停车需求的情况下,可以向社会开放。共享停车双方需围绕收费价格、停放时段、违约责任等签订协议。

与政府部门主导不同,也有不少创业者尝试共享车位开发和市场化推广。这种商业模式将共享经济理念应用到车位上,通过采用智慧社区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利用小区白天车位与写字楼晚上车位的空置时段实现互补。这种模式看起来很方便:业主把在白天的空闲车位出租出去来赚钱,企业员工方便找到停车位;同时也让公司单位和写字楼的车位晚上利用率提升,物业公司也获得额外收益。

可是,共享车位市场化在现实中却常常被“卡住”,很难推行。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技术方案导致的用户使用成本问题,二是市场精确度不够,在商业模式应用过程中的障碍过多。例如,该停的车没地方停,而该走的车又迟迟不走,加大了管理难度;出于对安全和利益分配等问题考虑,小区车位共享并不能获得物业支持,并不能满足市场关于车位的需求。很多因素交织导致共享车位的创意推广难、落地难。

 1/2    1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e5812ab5648bbb4c5001d266932767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