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星火故事里的战疫历程

  谈北京疾控工作

  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性支持

  “大家都很不容易、真的都很努力”

  北青报:北京市疾控中心在全市疫情防控中承担怎样的角色?

  庞星火:我们从专业技术角度给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疾控部门要收集国内外的疫情信息来分析风险,研判北京的疫情趋势、风险点以及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比如疫情之初,我们建议市政府延长春节放假时间,因为那时候疫情严重,如果不延长假期,大家都要上班,会增加人员流动性,也会加大疫情风险。另外,学校能不能开学、高考怎么防疫、影院要不要关闭等等,我们都会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给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技术层面的建议。所有人都尽己所能地在工作,大家都很不容易,真的都很努力,没有辜负希望。不过,这个疫情是百年不遇的,乍一出现,我们各方面的能力不可能按百年不遇的标准去设置和建设,我们也确实需要继续提升各种应对能力。

  北青报:凡事都有两面性,您认为在疫情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庞星火:最大的收获就是推动了居民健康素养的提升。这次疫情虽然影响时间很长,但是人们知道勤洗手、戴口罩了,就算今年冬天流感季来临,我相信市民朋友都知道该怎么做了。另外,疫情期间全市流感、肺结核、肠道传染病等都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不少,这也算是额外的“收获”了,虽然我们都不希望有疫情。

  北青报:您如何看待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之间的关系?

  庞星火:疫情防控是为复产复工复市复学等各方面保驾护航的。我们国家从人民生命健康第一出发,不惜一切代价控制疫情,这个代价也包括了经济的代价,相信所有人都有感受,因为疫情经济停摆了,生活秩序受到影响,而且个人收入也会受到影响。我们一直强调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与我们每个市民息息相关。

  谈新闻发布会

  几十页流调报告浓缩成“小豆腐块儿”

  总结反面教材反复提示居民

  北青报:为了准备每天下午的发布会,您做了哪些工作?

  庞星火:别看我们每天发布会上说的时间也就几分钟,每一条发布稿背后的工作量是巨大的。发布会当天下午4点通报前一天的病例,从零点到下午4点,准备材料的时间很紧张。我们有一个专门团队,要把每个病例长达几十页的流调报告提炼成两三百字的“小豆腐块儿”,囊括核心要点。还要提炼这些病例中有哪些风险点、提示点,转换成科普知识。成稿之后要经由三层机构六重把关,每一层至少两人审阅。有时单日病例多达二三十例,来不及调查完,就会出现第二天补充通报的情况。每天我们要给政府报告、向社会公布病例信息,在本轮疫情中335个确诊病例,每个病例的流调报告我都要审看,做到心中有数。

  北青报:在发布会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反面教材,比如有症状不及时就医的,还有扎堆打牌的,为什么要说这些案例?

  庞星火:疫情防控跟每个人都有关,我们在流调中发现,任何一个不注意的行为都可能导致一个家庭、一个单位,甚至更多的人跟着受牵连。比如,石景山万达广场女子调查出了上百个密接,去棋牌室打牌的老太太不仅自己被感染了,还传给了家人。每次碰见这样的病例我们都非常痛心,虽然反复说,还是有不注意的人放纵自己的行为。我们拿出这些案例就是要让大家记住哪些行为是不该做的。

  北青报:在您发布的健康提示中,为何反复强调“勤洗手、戴口罩、不聚会、不聚集”?

  庞星火:反复讲就是要让大家把这些防控措施固化在日常生活中。我现在觉得效果还不错,各行各业都记住了,核心的这几条老百姓都会说了,我挺欣慰的,这就是健康素养的提升。

  北青报:每次发布会发布主题如何确定?

  庞星火:适时地根据疫情阶段性特点选择发布主题。比如五一假期来临,我们就针对五一小长假专门做假期出行防控科普。放暑假了,7月14日的发布会就公布了一个12岁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提醒家长做好孩子的假期防控。另外,我们也会总结一些前期病例的特点,给市民做健康提示。比如针对“一老一小”这两个重点人群,我们发布了本市这轮疫情中确诊的1岁7个月的最小患者和86岁的最大患者这两个案例,提醒市民如何保护身边的重点群体。

1 2 3 共3页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880fc7536440190eba3a885c2267fd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