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指令 m 可以列出所有指令的含义,指令 p 打印出该磁盘的所有分区信息,n 创建分区,输入新建分区的信息(如分区类型、分区起始结束位置等),这里为新增分区分配了 200GB 的空间,完成之后输入 w 才执行实际的操作,更改分区表。
格式化分区分区完成后要进行文件系统的格式化,使用命令 mkfs 指定格式化文件系统的类型:
[root@archlab-server2 /]# mkfs -t ext4 /dev/sdc2 挂载分区新增并格式化一个分区之后,就到最后一步,将该分区挂载到 /var/atlassian 目录下,操作步骤如下:
将 /dev/sdc3 挂载到一个临时的目录,如 /home/tmp
将 /var/atlassian 目录下所有文件剪切到 /home/tmp 下,即为 /dev/sda2 释放空间
将 /dev/sdc3 从 /home/tmp 目录下卸载
最后将 /dev/sdc3 挂载到 /var/atlassian 下
由于都是使用 mount 和 umount 两个命令来完成,就不写出命令过程了。
那么通过上述几步即完成了 /var/atlassian 目录下的数据由以前存放在 磁盘1分区2 到 新增的磁盘3分区2 上的转移,
最后我们用块设备查看命令 lsblk 查看系统块设备信息:
[root@archlab-server2 /]# lsblk NAME MAJ: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 sda 8:0 0 149.1G 0 disk ├─sda1 8:1 0 200M 0 part /boot ├─sda2 8:2 0 40G 0 part / ├─sda3 8:3 0 4G 0 part [SWAP] └─sda4 8:4 0 104.9G 0 part /var/ftp/cluster sdb 8:16 0 931.5G 0 disk ├─sdb1 8:17 0 931.5G 0 part sdc 8:32 0 931.5G 0 disk ├─sdc1 8:33 0 419.2G 0 part /home └─sdc2 8:34 0 331.5G 0 part /var/atlassian 总结熟练掌握几个磁盘管理的命令 —— df / du / fdisk / mkfs / mount / umount 等
理解磁盘分区、文件系统、挂载点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