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的空间丨疫情下戏剧行业的重创、重塑与重启(4)

北京人艺线上剧本朗读。

 

与北京人艺希望在演出停演期间,依然能与观众维持“观演关系”的直播类型不同,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从3月起,立足剧院过往演出项目、文创品牌作为突破口,策划发起了首档直播栏目“剧场经理Talk Show”,让观众眼中的“神秘人”——剧场经理,在直播中与观众交流分享,揭秘演出背后的趣闻轶事。这类直播抓住了观众对于剧场的好奇心,从戏剧知识普及、经典剧目解析方面带领观众走进平时是禁区的“后台”,从行业从业者的角度,培养着观众与剧场间的关系。


在此之后,天桥艺术中心在5月初也与哲腾文化合作推出了全新的演艺类直播栏目“全民来演戏”,直播中,四位素人演员共同演出了话剧《江小东和刘小文》。对于天桥艺术中心来说,“全民来演戏”的上线是一次实验,不同于以往放映、对谈、演出直播等形式,这个项目能把目光从舞台上的演员转移到台下的素人,是对演艺直播形式进行的一次探索,“‘全民来演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向更多人传达‘艺术无门槛,舞台不遥远’的理念。”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副总经理江涛表示。


演艺类直播栏目“全民来演戏”。


与各大剧院发挥各自优势所进行的线上尝试不同,不少民营戏剧教育机构在疫情期间,直接把培训内容变成了公开网课。近些年来活跃在儿童戏剧教育领域的QfunTheater,从春节期间开始,就将线下的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如《十分钟,带孩子入门戏剧》、《戏剧还能这样做》、《五分钟刚开始游戏》、《QFun的台词课不是绕口令》等,将这些课程通过定期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授课,在线上依然能帮助停课的孩子继续学习戏剧课。QfunTheater创始人王楠通过几个月来的尝试,觉得利用线上戏剧教育进行“破圈”,实际非常困难,但还是应该去尝试跨界来做戏剧教育,“我们在尝试破圈的同时,还是会先要维护原来线下的受众群,网课的形式可以做到让大家了解戏剧教育,但要想真深入学习,还是得到特定的环境和空间中,毕竟戏剧是空间的艺术。”

 

复工后的“思考”:

疫情之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戏剧作品?

 

在所有剧场关闭后的第72天,青年导演王翀上线了首部线上戏剧《等待戈多2.0》。近年来,王翀的作品已经做出了许多对剧场外空间的探索:《茶馆2.0》在中学教室里演出,《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2.0》在公共空间演出。而在移动互联时代,“空间”的概念更是扩展到了线上虚拟空间。“线上演出在疫情期间的出现,是一个契机。可以想象,如果在2019年创作出来一部线上戏剧的话,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力,但现在变成了一种必然,终于给了它一个机会,这就与整个时代产生了联系。”

 

疫情之后,我们应该需要什么样的戏剧作品,王翀认为如果做尝试,需要打破的首要问题是: “戏剧人的思维不应该还停留在只能发生在剧场里。”他选择线上戏剧的创作形式,是觉得:“线上戏剧最美妙的地方,是在于生活场景和艺术场景可以相融合。在传统戏剧里,演员只是一个虚构品,只有身体是自己的,服装、布景及周围的一切都不是演员自己的,但在线上戏剧里,出现的爸妈都是演员自己的爸妈,所有角色的家就是演员自己的家。某种程度上,让观众大概可以更好地融入并相信剧情中的家本来就是这样,这是一种生活与艺术的诡异结合,但它又非常当下。这次疫情让我和很多戏剧人感受到无力,戏剧不再是社会当中真正具有号召力的艺术门类了,如何扭转它的颓势?在世界范围之内,我希望线上戏剧能成为契机。我们的戏剧这些年已经干了太多与这个时代没关系的事,一直坚守老传统的思维方式,把自己的圈子变小了。”于是王翀着手计划今年的另一部新作《鼠疫2.0》,他希望这部作品夏天推出,并由来自6个不同国家的演员在不同的时区内共同来完成。


王翀《中国制造2.0》2020年2月在墨尔本亚太表演艺术三年展首演 。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6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