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长江岸线码头整治 破解“临江不见江”困局(2)

  第三次雷霆行动是2017年,原环保部牵头开展了针对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绿盾行动”,又把长江生态保护提高到新的高度。针对湖北省内中华鲟保护区、麋鹿保护区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码头又进行了整治,不仅是非法码头要取缔,而且对合法的码头也要一并纳入整治。

  王阳红说,经过三轮雷霆行动,长江两岸的岸线大幅腾退,过去散小码头林立的现象不见了,污染严重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变,特别是取缔的非法码头的岸滩都栽树种草,长江的生态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效。沿线的港航部门还建立了巡查制度,严防发生非法码头死灰复燃的问题。

  谈到成效,王阳红用几个数字来说明:2016年以来,湖北省长江干线共取缔各类码头1211个,泊位1383个,清退港口吞吐能力1.56亿吨,清退岸线长度149.8公里,复绿面积809万平方米,长江岸线得到极大的修复。

  经过三轮雷霆行动,湖北的长江干线非法码头整治工作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拆除码头数量最多,腾退长江岸线里程最长,复绿岸滩面积最大。

  王阳红说,长江干线整治后,湖北省码头大型化的趋势进一步显现,码头作业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通过两年治理,全省虽然清退港口吞吐能力1.56亿吨,而实际上完成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净增加3000万吨,说明在码头大型化、专业化的趋势下,码头的作业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王阳红说。

  王阳红列举了荆州市江陵县的例子,该县原有码头泊位44个,取缔36个小散乱码头泊位,腾退出5公里岸线,并对剩余码头进行现代化改造升级,最终的变化是,岸线腾出5公里,泊位减少7成,港口货物吞吐量却增长近4成,诠释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意义。

  先破后立

  自参加工作起就一直在港航管理局工作的陈义宏告诉澎湃新闻,在湖北荆州,长江岸线整治不仅保护了居民的“水缸子”,也为荆州推动打造“万里长江,美在荆江”的新画卷留出空间。

  位于湖北省中南部的荆州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长江干流横贯全市483公里,占全省45.5%。

  荆州市中心城区的柳林、南湖、郢都三座水厂,担负着荆州市中心城区及周边乡镇120余万人的生产、生活供水任务。三座水厂的水源均取自长江,由于历史原因,各处水源地保护区内曾经都是码头林立,采砂厂云集,民宅、餐饮、排污口遍布,直接威胁着城区居民的饮水安全。

荆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警示牌。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摄

荆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警示牌。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摄

  柳林取水口所处的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曾建有一处砂石码头,码头上游还有一处中石化的储油库。陈义宏告诉澎湃新闻,为了保护好城市居民的饮用水水源,荆州市委市政府对包括柳林取水口在内的荆州市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71家单位、17加港口企业、34处码头泊位、116家污染作坊进行了关停取缔。

  荆州市港航管理局局长陈义宏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过去,我们港航人的形象很不好,管的都是脏乱差,想建的项目建不了,不想建的可以随意建,现在国家实施最严格的岸线保护措施就是要高标准的进行港口建设,既要保护又要高质量发展。”

  据陈义宏介绍,整治前,荆州长江沿线共有码头泊位498处,其中仅砂石码头就有303处。“小、散、乱“的码头格局不仅布局不合理、岸线利用效率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荆州港的快速发展,更严重破坏了沿江生态环境面貌。

  在整治非法码头的同时,荆州市重新对长江岸线码头进行合理规划布局,集并优化,经过一期整治,目前荆州港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已达到58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1万标箱,初步形成了水、公、铁多式联运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格局。

  近日,《荆州港总体规划(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获交通运输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至此,历时6年数易其稿的《荆州港总体规划(2035年)》完成法律审批手续,荆州港口建设取得规划法律依据。

  陈义宏说,《规划》的出台体现了“先破后立”的理念,根据《规划》,荆州港将形成“一港九区”总体规划格局,包含荆州港和松滋、公安、荆州、沙市、盐卡、江陵、监利、洪湖、洪湖湿地9个港区。《规划》的批复,将有效指导荆州港口资源保护和开发,对于推动打造“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新画卷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heiqu.com/c7989275dae93a69c197455228abbe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