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城乡融合”牌破解发展难题(2)

下一轮区域合作发展中,南海的红利从哪里释放?交通,仍是开辟城市空间格局的利刃。一场“交通大会战”正在打响,目标是打造“湾区枢纽区域、西部交通门户”,构建“广佛一体、多网合一、高效畅通”的立体交通体系,面向湾区,立足南海,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

南海要向广佛全域同城拓空间,重点加快“番禺—南海—顺德”“荔湾-南海-番禺”两个启动区建设,配合推进广佛荟、香港理工大学(佛山)等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4月20日,与广州南站一桥之隔的三龙湾南海片区交通规划建设传出重要利好:该区域正加快推进30项在建及近期拟建交通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

南海还要向湾区拓空间,除了要利用好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三龙湾南海片区建设打造南海参与大湾区建设的首要平台,目前,南海正实施广州地铁28号线西延至佛山西站规划研究。

立柱架梁

打造“两高四新”产业

依托于土地的高效利用和交通的便捷延伸,南海的城乡二元结构加速调整,城市空间格局进一步拓宽。夯基垒台以后,南海如何立柱架梁?南海把目光聚焦于千亿产业集群、“两高四新”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隐形冠军。

2017年,南海有高企数量955家,2018年1523家,2019年达到1931家,占全市高企总数的40%,高企数量实现了两年翻番。去年,274家企业入选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名单,涌现了109家制造业隐形冠军。这些数字呈现了一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的“基本盘”。

在南海区区长顾耀辉看来,南海近年来持续推动“两高四新”产业发展进入收获期,产业增加值累计达1042.2亿元,千亿产业集群蓄势待发。事实上,今年3月初举行的南海区2020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南海的这一部署已经颇见成效。26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超440亿元,产业项目15个、载体平台类项目8个、商业类项目3个。

从税收来看,“两高四新”产业作为地方经济的“梁柱”作用也日益清晰。去年南海471家纳税大户中,有115家是高企,占制造业纳税大户税收的63.5%;以此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实现税收43.1亿元,同比上升13.41%。

“两高四新”产业加速集聚,南海提出要“以全新的姿态参与广佛共建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回望2010年落户南海的一汽大众,不仅成为年纳税超40亿元的“超级大户”,以一汽-大众为龙头,南海已经聚集起粤海汽车、福迪汽车、德联化工等超200家规模以上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和超50家销售企业,初步形成涵盖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和汽车销售服务的完善产业链。预计一汽-大众佛山工厂一、二期项目全部达产后将直接或间接带动2000亿元工业产值。

进入下半年,如何在城乡融合的背景下围绕“立柱架梁”开展招商,是摆在南海眼前的大事。南海既要积极承接深圳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溢出效应,也要统筹整合全区招商资源,紧盯日韩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加速引进一批优质高端产业项目。

要增量,也要盘活存量,同样考验着南海的智慧。当前,南海有4万家本土制造业企业,他们是南海经济的根与魂。如何通过技改和工业互联网为它们赋能,金融高新区集聚的大量金融机构和资本能否成为这些企业转型升级的“后盾”,助力本土制造业企业实现“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跃升路径?政策引导尤为关键。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c08d18f7a057d981ef8a6a8b71e70662.html